第一百七十二章 曹家传承,新老魏王交接!_蜀汉
笔词小说网 > 蜀汉 > 第一百七十二章 曹家传承,新老魏王交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七十二章 曹家传承,新老魏王交接!

  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

  “你可当着孤的面指天发誓,一定要战胜那汉中王太子刘公嗣,夺其基业,掠其妻女,得其臣民?”

  战胜汉中王太子刘公嗣?

  曹丕犹疑了一瞬间,当即右手指天,说道:“儿子定然能做到!”

  “你一定要做到,不然的话,孤在九泉之下,也不会瞑目的。”

  “父王...”

  曹丕眼眶通红,当即要跪伏下去。

  曹操却是冷哼一声,说道:“哭哭啼啼,岂是人主之像?你给我站起来!”

  被曹操一声痛喝,曹丕赶忙将脸上的眼泪擦拭干净,将腰板挺直了。

  “孤问你,若我百年之后,这魏国,你要如何整顿?”

  如何整顿魏国?

  曹丕想了一下,说道:“儿臣以为,治理国家,应先要注重选官。人才之进退,关涉吏治之清浊,政治之得失,治吏得人,则吏无不治,应以世官、军功、察举为主,唯才是举、尚智重才。”

  曹丕偷偷瞄了一眼自家老父亲曹操,发现他脸上并没有露出异样的表情出来,心中大定。

  “若要掌控全局,以稳定人心,或可门荫特权,以功赏爵。”

  士族盘根错节,那刘公嗣乃大汉宗亲,中山靖王之后,身上便扛着一杆大旗,他曹丕若是要与之对抗,给世家让步,以期得到他们的支持,也不如不可。

  “你继续说。”

  与士族让利?

  让是可以让,但要看让多少。

  若是到士族做大,以至于到不可制约的地步,那这天下,是他曹家的天下,还是士族的天下?

  “治理国家,任用官员,亦是重中之重,任官以职事,关涉吏治之损益,治国之功效,任官得其人,故无为而治。儿臣在任官时,自然会做到识人善任、量才授职、用人以诚、不拘一格、赏善惩恶。

  拜授、封赠、特简、试用、荐任、改调、补缺、兼任、差遣等任官途径,儿臣早知,业已会使用,任官之时,亦是会注意制衡,平衡各方面势力,以做到完全掌控朝局。”

  曹操点了点头。

  “看来,子桓你是有认真学习治国的。”

  治大国若烹小鲜。

  便是要在最细微处着手,才能达到成效。

  用好人才,就是从官员任职上确保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这是国家治理的关键环节。

  任官时既要识人知人,也要莅事明理,更要任使以责,在考察人才、调查事由的基础上,力争做到职事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任官时既要集中任官权力,又要分散任官路径,充分发挥君主任官的主导优势

  他曹操精于此道,能够将魏国治得服服帖帖。

  今日听曹丕此言,想必任官之道,他也是有自己的一番见解的。

  很不错。

  “最后,便是治官了。治官之成效,关涉生民之休戚,天下之盛衰,吏治不修,由官繁乱。以德治官、以礼治官、以法治官、以制治官...”

  曹丕侃侃而谈,他并非是没有能力的人。

  相反。

  在为官治国方面,他能力不差。

  “推行屯田制,并实施谷帛易市...”

  “恢复农业生产。降低赋税支出,减轻百姓负担...”

  “修建太学,拉拢士子之心...”

  曹丕滔滔不绝,说了一个多时辰,这才停下来。

  曹操的脸色,已经是由开始的嫌弃,审视,变成现在的满意,不住点头。

  看来他曹操,算是后继有人了。

  若无战事,魏国交给子桓,定能保住他曹操打下来的基业。

  当然

  前提是没有战事。

  一想到那刘公嗣,曹操原本灿烂的脸上,不禁变得阴沉起来了。

  “治国之道,子桓你已有心得,孤心甚安,那如何对付那刘公嗣,你心中可有定计?”

  对付刘公嗣?

  曹丕愣了一下,他思索再三,说道:“刘公嗣确实不可小觑,但也不必怕他,我魏国有九州之地,百姓数百万,先守着来,休养生息,不出三五年,府库充盈,士卒精锐,届时选一强将,发大兵过去,收复荆州、益州,不是问题。”

  难道先前,曹子孝、庞令明、于文则、徐公明不算是强将?

  他们手下士卒,哪一个不是百战精兵?

  足有十多万人。

  还是打不过那刘公嗣。

  曹操对于曹丕的泛泛而谈,很是不满。

  “若三五年之后,他自荆州、汉中,会同江东孙权,三面攻我魏国,该当如何?”

  三面攻魏?

  曹丕面色严峻,说道:“儿臣自会命曹真、曹休为大将,守住关中;至于刘公嗣,儿臣亲自带兵,与其争锋,那江东孙权,有文远在合肥,徐州无有忧虑。”

  曹操摇头,说道:“你便只能想到这些?”

  曹丕眉头一皱,他很明显能够感受到,曹操对他的回答很是不满意。

  他又是思索良久,脑袋中进行激烈的头脑风暴。

  “江东孙权是可以争取的,与之盟约,给他点好处,邀他共破荆州,如今刘公嗣名震天下,汉中王有高祖之相,南昌侯又多次败于那刘公嗣,必对刘公嗣心生怨怼,三面攻魏?不可能!”

  这是政治上的考量了。

  军事只是政治上的延伸。

  有很多仗,便是在政治上解决不了,只能寄托在暴力上面,才来做的。

  在打仗之前,便稳住江东,这才是上上之策。

  到了要发兵对付江东的时候,那已经是落在下乘了。

  “还有,陛下...你准备如何处置?”

  陛下?

  考虑片刻,曹丕当即说道:

  “父王乃是汉臣,儿子,则是魏国世子。”

  曹丕低着头,没有直接回答曹操这句话,但答案,其实也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曹操愣了一下,最后叹了一口气。

  “记住,要留有体面。”

  “儿臣明白。”

  今日与曹丕谈话之后,曹操明显轻松了很多。

  像是有一件心心念念的事情,终于完成了一般。

  “孤乏了,你退下吧。”

  “诺。”

  曹丕如释重负,缓缓后退,当他要打开房门的时候,在曹丕身后,曹操的幽幽之声,却是爬进他的耳朵里面。

  “当日冲儿,可是你害死的?”

  嗡嗡嗡

  曹丕耳朵里充满了嗡嗡的声音,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里面翻滚一样。

  他连忙转身,跪伏在地。

  “父王,冲儿乃儿臣兄弟,儿子怎敢杀亲?”

  曹操仔细盯着曹丕,摆了摆手,说道:“记住你今日所言之语,下去罢。”

  “诺!”

  曹丕的后背,已经被汗液浸湿了。

  当他走出房门的时候,膝盖一软,差点跪下去了。

  曹仁手疾眼快,赶忙上前将曹丕搀扶住。

  “世子小心。”

  曹丕脸上露出感激之色。

  “多谢族叔。”

  一路走出内院,曹丕的眼神阴沉,忍不住阴恻恻的笑了两声。

  建安十三年。

  曹冲是怎么死的。

  这天下中,或许没有人比他曹丕更加清楚的了。

  但只要他能坐上魏王之位,所有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冲弟。

  是被毒蛇咬死的。

  他曹丕如此说,谁能不信?

  谁敢不信?!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cics.org。笔词小说网手机版:https://m.bcics.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