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国内乱,少主显峥嵘!_蜀汉
笔词小说网 > 蜀汉 > 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国内乱,少主显峥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国内乱,少主显峥嵘!

  侍中刘廙、郑称、辛毗、卫尉夏侯楙、尚书令桓阶等人匆忙会晤,每个人的脸色都有些难看,甚至可以用铁青来形容。

  他们知道必须采取行动来稳定局势,否则,裹挟着流民的乱军,真有可能将洛阳打下来的。

  而一旦洛阳陷落。

  那后果,简直不可设想。

  最起码在尚书台的这几位,便无法担得起责任来。

  “诸位,局势如此,我等该如何决策?”

  尚书令桓阶环视众人,面色略显阴沉。

  夏侯楙当即上前说道:“先派使者前去寿春告知大王,同时,洛阳城戒严,召附近大军前来拱卫洛阳。”

  夏侯楙乃是卫尉之职,负责洛阳以及宫禁防御,加之他乃是外戚,深受魏王的欢心,他是最有资格说出这句话的人。

  “信使早已经派出去,只是召附近大军前来拱卫洛阳,实在不妥。”侍中刘廙却是有自己的想法。

  “侍中有何高论?”

  刘廙乃是西汉长沙定王刘发之后。初从荆州牧刘表,后投奔曹操,甚受器重,为黄门侍郎。曹丕继位,擢为侍中,并赐爵关内侯。

  其为政主张先刑后礼,且通天文历数之术,与司马徽、丁仪等名流相齐。

  因此他的意见,夏侯楙不敢等闲视之。

  “我听闻那乱军打出来的旗号是‘曹丕弑父,鄢陵侯才是魏王’,此事恐怕与鄢陵侯有关,若是召外军入洛,这外军种有别有用心之人,这洛阳八关,岂非是形同虚设了?”

  这万人叛军,是从函谷关直接过来的,是故能闯过洛阳八关。

  这些人是祸患。

  但若是为了平定这一个祸患,便引来其他的祸患,这到底值不值得?

  “况且,那关云长可是一直在宛城的,听闻他一直训练兵卒,为报当日之仇,我等若是抽调颍川之兵前来驰援,可会让颍川拱手让人?须知,陛下可是在许都的?”

  侍中刘廙此话说完,众人皆是沉默。

  “其实我等是不好出主意的,如今洛阳,应当有人来主持大局。”武德侯傅郑称此刻却是若有所指的说道。

  主持大局?

  堂中的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话。

  在曹丕走之前,确实是让武德侯曹叡监国,他们这班臣僚,在一旁协助。

  然而

  在让曹叡监国的同时,曹丕亦是将武德侯曹叡禁足在宫中,除武德侯傅郑称可入内之外,其余人不可轻易去见武德侯。

  魏王的这般安排,让他们这些臣僚,一时之间不敢太快下主意。

  要说那武德侯从小得到祖父曹操的喜爱。常令他在左右。

  其年幼聪慧,先王曾惊异地说:“我基于你可以有三世之业了。”

  在朝会宴席上,也经常叫他与侍中近臣并列。

  是故在曹丕登魏王位之时,当即便封其为武德侯,以安人心。

  但其毕竟是甄夫人之后,而甄夫人如今

  或许魏王心中,亦是百感交集,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儿子吧。

  众人迟疑,而郑称的话语可没停下来。

  “武德侯乃是大王血脉,本就被任命为监国留守,值此危难之际,应让其从宫中出来,主持大局!”

  作为曹叡的夫子。

  郑称太知道自己这个学生的能力了。

  他的聪明程度,远远的在其他人的预料之上。

  只不过是因为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让他龙困浅滩。

  只要能帮助洛阳度过此次危机,大王必定对其刮目相待。

  为自己的弟子谋划,这是一个夫子应该做的事情。

  “或许可请王太后前来主持大局,她德高望重,且那鄢陵侯亦是其血脉,或许可兵不血刃的平息此乱。”

  “若那黄须儿执意要反,便是王太后出来说什么,亦是无用。”尚书令桓阶叹气一般说道。

  “或许如侍中所言,请武德侯前来主持大局。”夏侯楙亦是在一旁说道。

  “不!应当请王太后!”

  王太后卞氏和武德侯曹叡的名字被提了出来,争夺监国之位的争议变得激烈。

  大堂中的争端进行了很长时间,各方争执不下,各方都不愿妥协。

  “诸位,且听我一言。”

  辛毗在此刻站了出来。

  他眼神闪烁,环视众人,说道:“何须让王太后或者武德侯一人前来主持大局?我等请两人出山,不就可以了?”

  他提出了一个妥协的方案,建议让王太后卞氏和武德侯曹叡共同监国。

  “这”

  郑称眼神闪烁,他犹豫片刻之后,却是重重点头。

  “此计甚好!”

  那王太后卞氏对曹叡亦是宠爱,让王太后一道出来监国,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武德侯只需要表现出能力即可。

  功劳方面,他用得着?

  “事情危急,此事不宜耽搁太久,应及早决策,否则,等乱军到洛阳了,则一切事情都迟了。”

  夏侯楙在一旁催促。

  他乃是夏侯惇之子,可谓是曹魏宗亲,方才选谁做监国主事,他直接推曹叡。

  王太后毕竟是后浪了,不管日后武德侯会不会成为新的魏王,总之,在他身上押宝,那总是不亏的。

  “决策已定,那我便去请武德侯,你们去请王太后。”

  郑称当即要朝着宫中武德侯的所在而去。

  夏侯楙面无表情,说到:“我随你同去。”

  夏侯楙这句话说出来,堂中其余人就回味过来了。

  咳咳。

  尚书令桓阶咳嗽一声,说道:“那我也随二位前去请武德侯。”

  其余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尤其是几位力主让王太后卞夫人前来主事的,具是无言。

  他们也只好想道:

  因为甄夫人的原因,听闻陛下有意让曹礼做继承人,这未来谁做魏王,那可不一定呢!

  此刻。

  深宫中。

  有一雅致的小院。

  院落中的开窗房间中,正坐着一个绑着两个丸子头的锦袍少年。

  古代一般是男子二十岁成年,加冠。不满二十岁的,十五岁时束发读书。十五岁之前,则是扎两个丸子头,男的叫总角,女的叫丫鬟吧。

  说起来,今年曹叡也是十三岁,差不多和刘禅同岁。

  或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

  尽管华服锦绣,曹叡的眉宇间却透露出一股深沉和成熟。他的眼神深邃而阴翳,仿佛隐藏了无尽的智慧和内心的沉思。这双眼睛明亮而锐利,透露着超越年龄的成熟。

  恰此时,郑称欢快的声音,已经从宫门外传来了。

  “元仲,好消息,今日,汝可一展宏图,让天下人知晓,有你武德侯这个人的时候到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cics.org。笔词小说网手机版:https://m.bcics.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