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朴胡献二乔,刘禅激动了!_蜀汉
笔词小说网 > 蜀汉 > 第三百六十二章 朴胡献二乔,刘禅激动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三百六十二章 朴胡献二乔,刘禅激动了!

  “殿下,我大汉乃是中原王朝,礼仪之邦,要的是万方顺服,我等如此行屠杀之事,会不会过于残暴,过于极端了?”

  费祎不无担忧的想着。

  按照刘禅的话来说,这是要将賨人灭种了。

  “残暴?何为残暴?如今这个世道,本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道,容不得半点仁慈在心中,若是你仁慈了,心软了,这賨人便会成为大祸,父皇的心愿,乃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若是时常被巴地賨人牵引精力,还如何北伐,如何东出?如何击败伪魏,还于旧都,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刘禅的这番话,字字有千钧之重,费祎听了,根本没有一句话能够反驳。

  “况且,我并非是灭亡賨人,只是灭亡不顺服的賨人,那些不顺服的賨人,对我大汉来说,活着不如死了,那些顺服的賨人,只要是编户齐民,便可以获得土地耕种,若是不愿意耕种,也可以入山打猎,作为猎户,只是需要交收赋税而已,孤待他们已经不薄了。”

  殿下待他们,可真如‘再生父母’一般。

  费祎在心中腹诽。

  掏了人家的老窝,杀死賨人数万,奴役賨人数万,到头来,还要这賨人感激你。

  便是费祎的道德底线非常低,但刘禅的道德底线之低,还是震惊到了他。

  对于刘禅来说,道德这两个字,对于汉人那是要有的,但是对于賨人,对于蛮夷来说,道德有时候,不仅没用,反而是会成为掣肘自己的累赘。

  跟这些礼仪不通的蛮夷,讲什么道义,讲什么道德?

  你跟他们讲道义,他们跟你讲道义吗?

  或许在他们心中,根本就没有形成道德的观念,以汉人的思维强行加在这些蛮夷身上,反而是会拖累自己。

  “此法此策推行下去,加上賨人卫时常扫荡,汉人捕奴队深入深山老林,双管齐下之下,便是那些逃往山中的賨人,也翻不起什么波浪出来了。”

  现在汉国里面的奴隶生意,利润三倍有余,这可以让资本家去卖路灯以及将自己吊在路灯上的绳索了。

  有巨大的利益驱驰下,这三十万賨人,注定是翻不起什么风浪的。

  至于什么仁义之举。

  将你们这些道义不通,血腥落后的賨人,‘拯救’到汉地,虽然是去做奴隶,但也比你在深山老林中做蛮夷要好得多。

  不管你賨人愿不愿意。

  总之

  我刘公嗣是要彻底的把你超度了。

  “賨人的问题解决了,那殿下,廪君蛮如何解决?”

  比起賨人内乱,廪君蛮现在可是铁板一块,围绕在廪君蛮身边的那些异族,如僚人等,亦是为虎作伥。

  “廪君蛮此祸,自然也是要解决的。”

  江陵到江州一线,借着长江,嘉陵江,商路畅通,来来往往的商船无数,在官道上行商的商队,亦是不胜枚举。

  有商道,便是有山匪,江匪。

  像是在永安的永安都督李严,他的主要任务,不是防备江东,而是对付江上的江匪,山中的山匪。

  像是小窝的山匪,很容易对付。

  官军到了,加上内应,里应外合之下,这小窝山匪顷刻间便烟消云散了。

  加上刘禅颁布了相关政令,凡是上山为匪者下山,都会分田地。

  已经是让大部分入山为匪的山匪下山了,汉人山匪的问题,其实被解决了大部分。

  其中的道理自然很简单,如果你能活下去,谁愿意去进山做山匪?

  山中的日子,可是没有那么好过的,时常要防备有人取自己的项上人头,时常为了生计奔波,还要做山匪劫掠他人,抢东西,那也是有被别人取下项上人头的可能。

  若是山下的日子好过了,谁会上山做山匪呢?

  如今荆州地多缺人,随着各地屯田陆续进入收获的阶段,在不兴大战的情况下,粮食的问题,其实都已经被解决了。

  官府有能力安置上山为匪的流民,在荆州境内,许多山匪都下山从良了。

  不从良的也被想从良的内应出卖,而被迫‘从良’。

  当然

  这个被迫从良,就是自己的脑袋被取下来了。

  汉人流民为匪的问题解决了,但是,蛮夷为匪的问题,却难以解决。

  在江陵到江州一线,恰恰便是廪君蛮的地盘。

  这些日子来,常常有蛮夷劫掠商队,劫掠商船的情况发生。

  便是永安都督李严几次兴兵讨伐,都难以根治问题。

  何也?

  与汉人流民上山为匪不同,这些廪君蛮蛮夷,他们原本便是在丛山峻岭中过活的,对于地形比汉人熟悉得多。

  汉军来讨伐,他们便窜入深山老林之中,根本找寻不到,而待你汉军一走,便又开始劫掠商船。

  江河绵长,数千里的长度,不可能每个地方都有人能照看得住。

  李严现在只能在沿江构筑坞堡,一是为商船商队落脚歇息之用,二是在其中囤积些许兵卒,加上商队自己的卫队,倒是打退了不少蛮夷抢掠商道的事情。

  但李严知道,这种应对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

  治本的方法,自然是将廪君蛮彻底打服了。

  让其不敢劫掠商道。

  现在的大汉,靠着商盟快速的恢复国力,而廪君蛮却做这阻碍商盟行商的事情,这无异于是在减慢大汉恢复国力的速度。

  对刘禅而言,其已经是有取死之道了。

  “如何解决廪君蛮,便是考验智慧的时候了。”

  关兴眼神闪烁,对着刘禅说道:“賨人如今已经被殿下制得服服帖帖的了,那廪君蛮见此,心中必生恐惧,不若差一使者,说降那廪君蛮,不妨以封爵羁縻之,这是成本最小的,解决廪君蛮问题的方法。”

  如刘禅方才所言一般,賨人内乱,所以是软柿子,好欺负。

  但是这廪君蛮如今已经被当代廪君给拧成一股绳了。

  汉军要对付他,肯定没有那么容易。

  依靠着八千賨人卫?

  以那些賨人卫的水平,怕是给廪君蛮送菜去的。

  但用汉军征讨,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而且也不一定能彻底解决廪君蛮的问题。

  有賨人的前车之鉴,廪君蛮必然不敢与汉军短兵相接,而是会在山林中跟汉军兜圈圈。

  人都找不到,就别谈解决廪君蛮的问题了。

  从南郡到巴郡,再到汉中,这一大片,方圆数千里的地方,都是层峦叠嶂,高林密布,这么大的地方,藏个几万人跟你玩抓迷藏,实在是太容易了,更别说人家是地主,对于地形的了解,比初来乍到的汉人来熟悉不少。

  要是借着地形之利,对汉军进行消耗,以及汉军对山林之地水土不服,届时汉军出现大规模的伤亡,那就不妙了。

  “蛮夷可有信义?”

  刘禅突然问道。

  蛮夷可有信义?

  刘禅的这个问题,不仅是将关兴给问住了,给在场的太子宫属官都给问住了。

  “蛮夷.蛮夷自然无信义,但我大军在侧,其也不敢猖獗。”

  蛮夷之所以是蛮夷,就是跟他讲道理没用,他们只认武力,不讲仁义。

  像是当年诸葛亮经略南中,那还是七擒孟获之后,才让南中蛮夷知晓了仁义二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cics.org。笔词小说网手机版:https://m.bcics.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