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签订和约,魏国新态!_蜀汉
笔词小说网 > 蜀汉 > 第四百零一章 签订和约,魏国新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零一章 签订和约,魏国新态!

  吴国。

  建业。

  汉国使馆。

  霍弋面色平静,听着一干副使的回报。

  “方才我等出去打听消息,这吴国之中,还真有一件大事发生了。”

  真有一件大事发生?

  霍弋愣了一下,当即说道:“何事?”

  “吴国太子孙登,已然苏醒!”

  吴国太子苏醒了?

  他当即说道:“应该将这个消息,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阆中。”

  但是想了一下,他又摇头了。

  “以间军司的速度,怕这个消息,已经是在路上了。”

  作为出使使者,霍弋并不能得到多少间军司密探的帮助。

  原因很简单,他作为汉国使者,身边不知道有多少吴国的眼睛盯着。

  这个时候让间军司密探过来,这不是在黑夜里开远光吗?

  间军司高级密探,要想培养拉拢,其实也不容易,不能简单的就折了。

  “但样子还是要做出来,将这个消息,派精干之人,送到江夏去。”

  “诺”

  副使当即领命。

  这消息送到江夏,于禁自然会派人送到阆中、成都。

  他出使的队伍,人数相对来说,还是没有那么足够的。

  少一个人,就少了一份力量。

  “这吴国太子孙登苏醒,不知道会有什么影响?”

  霍弋沉思起来了。

  在他入吴的时候,已经是将吴国的局势了解得清清楚楚了。

  因为吴国太子的缺位,使得这半年来,吴国朝局震荡,孙权次子孙虑,因此而起,被封为建昌侯,成为吴国太子的热门人选。

  因孙虑而起,原本动荡的吴国朝局,又趋于稳定。

  现在孙登苏醒了,这吴国朝堂,似乎又要开始动荡了。

  夺嫡之争?

  霍弋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了。

  “说不得,我们可以利用这次孙家两子相争的局面,在吴国牟利!”

  他提出的十个条件,有些条件太苛刻了,吴国不一定能够答应。

  但若是以夺嫡为切入点,之前很难办到的事情,说不定现在就可以办到了。

  “天使,恐怕此事已经难成,建昌侯孙虑,已经被废除爵位了,如今被囚禁在侯府之中,未得吴王孙权命令,不得随意出入侯府。”

  “什么?”

  便是霍弋,脸上都露出惊诧之色出来。

  “这吴王,当真神速啊!”

  霍弋转念一想,便明白他的意思了。

  “这是要保住孙虑的性命,看来这个孙虑,在之后的吴国朝堂之中,还会被重用。”

  霍弋玩弄着手上的琉璃扳指,眼神逐渐锐利起来了。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现在正是孙虑失势的时候,或许可以去接触一番,给他心里留个种子。”

  至于在孙虑心中留下一颗种子作甚。

  那自然是为了在将来有大用了。

  自家殿下的雄心壮志,霍弋自然清楚。

  吴国肯定是会被殿下攻灭的。

  不过是早晚的问题而已。

  在攻灭吴国的过程中,或许这孙虑,能够助他大汉一臂之力。

  “属下这便去安排。”

  “吴国太子孙登苏醒,不知道那孙权到底会不会答应他的条件。”

  随着汉国的发展。

  具体来说,是汉国手工业的发展,有许多货物,都囤积在手上了。

  无法将这些货物流通出去,堆在仓库之中,只是造成了浪费而已。

  而将这些货物出在荆州或者是益州的市场,又会影响两地的物价。

  魏国有大军,曹丕在施行九品官人法之后,对于朝局的掌控,已经是上升了一个层次。

  边地边郡,不少与商盟有关的魏官都被处理了。

  以至于魏国的商道,渐渐断绝。

  只得隐藏于暗处。

  现如今,让吴国成为我大汉的商品倾销之地,便十分关键了。

  两日后。

  吴王孙权再次召见了霍弋。

  吴国满朝公卿,与第一次来的时候,没有多少变化,但要说完全没有变化,那也不是。

  在孙权之下,三级台阶的第二层,便有一个少年跪坐在虎皮坐垫之上。

  霍弋仔细打量着这个少年。

  这个少年,年纪与殿下仿佛,但面色苍白,形容枯槁,与殿下丰神玉润的模样差得太远了。

  想必此人便是吴国太子孙登了。

  看来孙权对其还是非常重视的,在他苏醒之后,便将原本准备从他身上移除的权力,又全部还给他了。

  “外使拜见吴王,拜见吴国太子!”

  孙权面色阴沉,只是冷哼一声,对霍弋没有什么好脸色。

  倒是孙登对着霍弋还了一礼,说道:“使者出自荆襄,我府中臣僚之中,也有不少出身荆襄的,或许使者可与之多多亲近。”

  吴国里面,确实是有不少荆州人士。

  毕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吴国占据了荆州数郡之地。

  差点还偷袭江陵得逞,将南郡拿下了呢!

  虽然现在荆州被孙权搞丢了,但江东里面,还是有不少出身荆州的臣僚。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吴国的政坛里面,也是分派别的。

  总的来说,分成了三派。

  第一派是吴郡士族。

  吴郡士族以顾、陆、朱、张、全为代表。

  在历史上,他们将在吴国显贵一段时间,直到深陷两宫之争之后,才从吴国朝堂出局。

  第二派是会稽士族。

  会稽士族以孔、贺、虞、魏盛、周几家为代表。

  会稽盛、周二氏因孙家入江东时进行“高强度”抵抗活动,后备受打压;而孔家虽在东吴政权中默默无闻,但在东晋时期一跃为东南豪强,在晋末和刘裕结交,成为南朝吴地士族中的显贵。

  这第二派势力不如吴郡士族,不被孙权重用,但也算是朝堂上一股不小的势力。

  第三派是荆州士族、江北侨士。

  江北侨士以张、周、诸葛、步、严、胡、薛、阚、吾为代表。

  这一派别,势力不小,孙权也算得上是重用的。

  脑中将吴国各势力的情况都在脑子里面过了一遍,霍弋当即对孙权行了一礼,说道:“大王,三日之期已至,不知道吴王可有决断了?”

  孙权当即点头,说道:“这是我等修改后的条件,还请使者一观。”

  真答应了?

  霍弋还准备在堂中重现当年诸葛丞相舌战群儒的场面,不想这孙权居然不给他这个表现的机会。

  接过内官递过来的文册,霍弋拿在身前,细细的端详起来了。

  “这”

  霍弋张大嘴巴,脸上有着震惊,疑惑之色。

  并非是说这条件有多苛刻,相反,这条件不仅不苛刻,相反很是宽松。

  这孙仲谋,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如此大度了?

  以这些江东鼠辈的性子,其中必然有诈!

  霍弋仔仔细细的端详几遍,看了足有半刻钟,硬是在上面找不到一点儿问题。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cics.org。笔词小说网手机版:https://m.bcics.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