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一章 水泥和堆硝法_明末:我劝家父做曹操
笔词小说网 > 明末:我劝家父做曹操 > 第一八一章 水泥和堆硝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八一章 水泥和堆硝法

  李嗣兴的“腾”牌商品就这样在工部的工匠营中诞生。

  等叠水河工坊区建好之后,这些东西就能够大规模地生产。

  动物的脂肪还是当前比较稀缺的资源,李嗣兴给士兵们行军做的炒米和炒面中都需要加入猪油。

  而他们收来的猪都是寨民们养在竹楼下方的土猪,这些猪放在后世那都是上等的猪,因为瘦肉率很高。

  但是此时的人喜欢的却是肥肉,李嗣兴根本收集不到足够的油脂做肥皂。

  所以李嗣兴要做香皂主要还是用植物油脂,滇云地区多山,很多树木的果实都是上好的油脂原料。

  现在匠营已经派出人大规模收购这些树子。制作肥皂,不需要像食用那样精挑细选,因此油料的来源更广。

  背靠滇云地区广阔的山林,李嗣兴能够获得丰富的香皂原料。

  香精来自山林,油脂来自山林,真的算是靠山吃山了。

  “殿下,殿下,东西都准备好了,老尚书等着您呢!”

  又是那个叫陈午的工部官员,此人似乎现在是匠营这里的主要管事,李嗣兴刚刚让金维新提拔此人为工部侍郎,与王良工平齐。

  “啊,陈侍郎这么快?”

  李嗣兴到了匠营的时候,才刚刚让陈午去准备,没想到才几柱香的时间,对方就准备好了。

  这个陈午的手艺不怎样,但是这办事儿能力确实不错。

  工部这里需要一个懂技术的官员,同样也需要一个擅长管理协调的官员。

  李嗣兴先跟陈午来到磨坊,这里堆着晒干的粘土块和灰色的石灰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粘土的主要成分是硅铝酸盐。

  就连铁矿渣和石膏都准备好了。

  “哈哈,好,陈侍郎的活办的细。”

  李嗣兴笑着说道。

  “华哥儿,开始吧。”

  老尚书王应龙说道。

  李嗣兴上前去指挥着这些人开始对石灰石和粘土称重,然后让匠人先用锤子将其敲碎。

  再按照比例放入石磨中研磨。

  李嗣兴只是试制,并不需要准备多少材料。

  石灰窑也是现成的,就用李嗣兴烧玻璃的新窑,温度足够。

  经过一番折腾,石灰终于做好了。

  李嗣兴又指挥工匠用沙子和石灰混合拌匀,做了一个石柱子出来,接下来就等待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李嗣兴信心满满,将见证奇迹的机会都留给了别人。

  这种奇迹在他面前早就已经习以为常了,在他的那个世界,就是只有几户人家的山旮旯里面都通了水泥路,那才是真正的村村通。

  现在已经是下午了,中午的时候李嗣兴在匠营吃的午饭,最近因为制造肥皂,匠营这里攒了不少的油渣。

  野菜、蘑菇烩油渣,浇到白米饭上吃,别提有多香了,李嗣兴一个人就吃了两大碗。

  最近军中的伙食改善了不少,高菲献出了她家族储存的粮食。

  刚刚一仗,李嗣兴将卢氏土司给一锅端了。

  这卢氏土司从卢克武的父亲开始就在暗中准备造反,寨子中储备了大量的粮食、兵器和财货。这批粮食足足有五万石之多,金银折算也价值上百万两。

  卢氏的田虽然都分给寨民种植了,但是这些田的所有权却是在官府手中的,本质上还是李嗣兴的田,那些寨民不过是他的佃户。

  李嗣兴准备实行的均田制跟北魏的均田制差不多,是一种土地国有的制度,百姓只有种田的资格,而不能将这些田地转卖或者传家。

  与后世的土地承包其实也有些相似。

  如此,这些百姓就从对官府的依附转为对朝廷的依附。这实际上还是一种加强中央集权的行为。

  在这个时代,那些闪耀光芒的强国无一不是靠着中央集权。

  就如同此时欧罗巴最强的法兰西王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更是喊出了“朕即是国家“的口号,他扩建乐凡尔赛宫将那些贵族都给关在里面,然后将所有的权利都收在手中。

  还有那个再有一年多就要继位的康熙小皇帝更是如此。在位六十几年将中央集权做到了极致。

  彼得大帝也是不遑多让。

  水泥的事情忙好了,他就准备回去了,制作的流程交给匠营之后,匠营就能操作起来。

  今天王应龙又给李嗣兴出了一个难题,那就是火药的原材料不够了。

  腾越当地有好几处火山温泉,都是产硫磺的地方,但是硝石的来源却是断绝了,大明各地产天然硝石的地方并不多。

  这个问题对李嗣兴来说就简单多了。

  李嗣兴告诉王应龙准备让人去土里种硝石,又被老人家一阵白眼。

  其实李嗣兴说的没错,他准备采用的土法制硝就是从土里种植,这叫堆硝法。

  当前应急的话可以直接到山寨竹楼下面的猪圈挖沉年的硝土熬制土硝。

  长期生产的话,可以教会百姓在背阴潮湿的地方将粪便枯草和泥土混合堆制硝土,一般这样的情况十几天就能出硝。

  李嗣兴准备直接将这个办法让地方官员推广给百姓,以摊派的形式去做。光是靠匠营形成的规模太小。

  据说在1959年某县为了采石,自行建造了一个黑火药制造厂,不依靠外来硝石运入,仅仅靠全县的土硝收集和堆硝法,就可达到年产黑炸药50吨的水平,这样的产量都足够满足现在明军的所有需要了。

  匠营到城内的距离并不远,李嗣兴走的却不快,他想看看最近这几天流民安置的成果。

  安置流民的临时村寨基本上都是沿着官道建造。

  李嗣兴设计的那种地窝子基本上一天就能够建好,再在周围竖上篱笆一个个小小的临时村落就形成了。

  村落后面的山坡上的树木正好被砍伐建房,空出的地方再用火烧过就可以开辟梯田了,现在大部分的流民都在开辟田地,顶多再有半个月就要进入雨季了,大家会将种子撒好,坐等第一场雨。

  腾越这里的降雨量还是比较大的,高黎贡山将南方吹来的温室气流挡住,同时留住了雨水。

  虽然大部分的百姓还是衣衫褴褛,但是这些人手中有了农具,脚下有了开垦的土地,心中就有了希望。

  这与前些天麻木地蹲在路边等待官服救济的流民完全不一样了,那时的他们脸上更多的是麻木。

  他们还会去山上采集一些东西售卖给工部的收购点。

  李嗣兴现在大量收购野花、野薄荷,还有山林里的各种坚果。实在不行烧制一些木炭也能卖上不错的价钱。

  特殊时期,只能透支自然资源,以度过难关了。

  李嗣兴将官府的储备粮食拿出来,打通了一条商业渠道,却让整个腾越又活了过来。

  ps:求月票,求推荐票!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cics.org。笔词小说网手机版:https://m.bcics.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