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只虑胜不虑败_明末:我劝家父做曹操
笔词小说网 > 明末:我劝家父做曹操 > 第四十七章 只虑胜不虑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十七章 只虑胜不虑败

  “世子,我们还有机会,虽然要完全将鞑子赶走很难,但是我们至少能够守住西南。”

  “表叔,您就别卖关子了,还有什么机会,都已经败到这种地步了。”

  “我们需要一场胜利,一场大胜。只要一场大胜,原本我们散落在各地的军队就会在晋王的大旗号召下一起发动反击。如此西南得保。到时候晋王可以亲帅大军直奔重庆截断清军在西南的退路。如此西南这盘棋就活了。”

  “可以啊,表叔,人家都说你是小马超,我看你应该叫小诸葛还差不多。”

  马思良的思路跟李嗣兴的差不多,只有少许的出入。

  “嘘,世子,你小声点,这也不是我的观点,你知道刘翰林吧?”

  “就是那个经常上朝是顶撞父王的刘茞刘翰林?”

  “正是,这其实是他在永昌的时候说的。”

  “唉……可惜太晚了,现在要想打一场胜仗太难了。”

  “表叔,哪里有那么难,侄儿刚刚打了一仗,我军一人可以对付两个鞑子兵,还能全歼对方。”

  李嗣兴骄傲地说道。

  “殿下,领兵作战可没有那么简单,几十上百人的战斗和几万人的战斗是完全不同的。”

  “几十上百人,你要是偷袭的话,一波冲击差不多就能够将对方给杀光了,自己都还没有什么伤亡。但是几万人的战斗,无论你是偷袭还是强攻,都要一层层地剥开对方的军阵。”

  马思良觉得自己这个侄儿经历过的战阵还是太少了。

  他虽然有战阵厮杀的经验,但是缺乏临阵指挥的实践。

  李嗣兴当然知道这些,他这么说只是希望马思良能够跟他多讲一些。

  “是的,表叔,侄儿受教了。”

  “表叔,我听说江对岸有一座磨盘山,是前往腾越的必经之路。据说其中山路径隘箐深,屈曲仅容单骑,其中一共有十八道拐,至少能够容得下十万大军。你说我们要是在那里设伏,将鞑子给引进去,那么他们不就首尾不能兼顾了嘛。”

  马思良震惊地看着自己的这个侄儿。

  “世子,您是如何知道对岸的情况的?”

  马思良问道。

  “喏,就是那个道士,此人好游历,这次我们能够走出山多亏了他带路。”

  马思良回头看了一眼那个躺在躺椅上打瞌睡的道士。

  见那道士没有搭理他,他也就不再理会,游方道士多的是,认识路也不算什么。

  他思考了一下李嗣兴刚才说到的问题。

  似乎真的有可行性呢。

  但是想归想,这些事情总是要晋王殿下亲自决定的。

  他马思良在晋王的跟前也只是一个小角色,还没有资格参与这样的大军议。

  “殿下,你可以试着将这个想法跟晋王说一下。”

  马思良道。

  他是没有资格说,但是世子殿下一直跟在晋王身边历练,却是可以参加所有军议的。

  此时在李定国大帐前的空地上,他已经与窦名望、王玺等人交换了意见。

  几人都同意这场伏击。

  不是因为这场伏击有多么的精巧。主要是大家伙心中都憋着一肚子气,早就想要释放出来。

  只要李定国现在愿意让他们打一场就好。

  “晋王,我大定营愿意打初伏。”

  窦名望第一个站出来请战。

  其实不用他说,李定国也准备让他初伏。

  这么长的伏击线,敌人首尾不能兼顾,伏兵同样首尾不能兼顾,不可能只埋伏一道。

  李定国准备将伏兵分成三波,以响炮为令。

  由最东边的初伏最先发动。

  然而是二伏,三伏,依次行动。

  发动的时机就是追兵全部进入山道的时候。

  经过这么多天的观察,高文贵那边已经摸清楚了追兵共计五万余人。

  号称十万,其中有三个部分组成,征南将军卓布泰手下的两白旗八旗精兵,吴三桂手下的汉军营以及一部分孙可望手下的降军。

  现在孙可望已经被封为忠义王送到辽东去荣养。

  鞑子自然是不敢将孙可望继续放在西南。

  其中只有孙可望手下的兵是南方人。

  其他的兵将大都是北方人。

  他们刚刚杀进滇地,对这里并不熟悉。

  而高文贵一直以小股兵力阻击,也给了鞑子一个印象,明军兵力不多,无法组织成规模的伏击。

  既然是打伏击,那么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考虑。

  比如山中的一些缺口,需要树立栅栏,派兵守卫。

  不能让鞑子的军队通过这些缺口窜到一起去了。

  ……

  “表叔,有件事情,想请表叔帮忙。”

  李嗣兴的心中其实还有一件事情放心不下,那就是此时逃到铜壁关的皇帝。

  当然了,他并不是担心永历皇帝。

  而是他知道自己父亲父亲的手中需要一个大明皇帝。

  有了这个大义名分,很多事情都好办。

  他要为此战之后考虑。

  战败的事情,他不用想,大不了逃到南边去,手中随便收拢个几千兵马,他都能够在中南半岛上或者是南洋建立一块地盘了。

  只要那里靠海,他就可以弄出商品能够跟那些欧罗巴人交易。

  李嗣兴相信自己也能够活的好好的。甚至能够在南边建立一个华人大帝国。

  他现在只考虑战胜鞑子之后的事情。

  反攻昆明可不可行,他还不好说。

  这要看各地明军反攻的情况。

  还要看鞑子皇帝愿意为这西南蛮荒之地投入多少资源。他要是愿意一直对西南用兵,倒是正和李嗣兴的心意。

  也许到时候鞑子要开始征收滇饷,免不了重走大明的老路。

  李嗣兴不担心滇地的事情,这里就是再发展也就这么大的潜力。

  他最在意的是川蜀。

  现在鞑子在川蜀只控制了保宁到重庆一线。

  而他们的主力全都在滇地和贵州。

  正是明军夺回川蜀的重要时机。

  川蜀虽然已经荒芜,人口凋零,但是土地还在,成都平原的都江堰水利设施还在。

  至于人口,南明这里完全可以从滇地调人过去。

  李嗣兴可以学习内战中的米利坚,搞一个宅地法,也可以学习北魏的均田令。

  只要有好的政策,有上好的土地,哪里还仇没人呢。

  实在不行,李嗣兴还可以招募土人,这些土人只要脱离土司的控制,其中很多比汉人还要好管理。

  土人发生的暴乱,大都也是土司组织鼓动的,是那些土司想要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而已。

  PS:以后二更还是放在中午吧!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cics.org。笔词小说网手机版:https://m.bcics.org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